高考成绩公布,考生迎来志愿填报关键阶段,一些不法分子开始“蠢蠢欲动”,以“志愿填报指导”“内部指标”“免试入学”等为幌子,实施诈骗。
以下3个真实案例揭示高考诈骗套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擦亮双眼、谨防上当。
套路一:“志愿填报指导”
案例回顾:孙先生在短视频平台看到所谓“专家指导填报志愿”的广告,联系对方后缴纳了799元咨询费和2899元服务费,对方却突然失联,将其拉黑。
防骗提示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所需的数据信息,如今年招生计划、去年的录取最低分及位次等,均可从北京教育考试院等公开渠道获取。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官方主办机构,等待学校通知,对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商业咨询服务要提高警惕,所有的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套路二:“内部名额”“免试”入校
案例回顾:小张父母报警称网上有人主动联系,对方自称是某招生机构的老师,表示自己有“内部名额”可以给小张留个名额“免试”入校,后要求小张父母转账2000元作为定金。直到小张父母到学校招生办,核实后发现没有“免试”入校这回事,才意识到被骗。
防骗提示
高校招生是严格按照招生政策规定和学校招生章程等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高校招生计划由各省级教育考试院统一向社会公布,不存在“特殊渠道”“内部名额”。同时,国家规定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
套路三:“特殊渠道”“补录入学”
案例回顾:史女士在家中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对方称自己就职于某职业技术学院,承诺可通过“特殊渠道”帮助史女士儿子“补录入学”,因其儿子高考成绩未达录取线,需支付5.5万元办事费,史女士支付后,对方将其拉黑。直到史女士联系学校核实情况,发现对方承诺的入学事宜纯属虚构,才意识到被骗。
防骗提示
考生分数未达投档线,无法提档。不要相信冒充高校人员所谓“内部操作”的谎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能随意泄露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以及手机验证码信息。
顺义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
1.所有招生录取信息请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或“阳光高考”平台查询。
2.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重要信息告知他人。
3.谨慎对待任何要求转账汇款的“招生”“助学”电话、短信。
4.不要轻信社交平台或陌生号码的“专家指导”“招生承诺”。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者: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启远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