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就像糖尿病患者的"生命钥匙",但你知道吗?这把钥匙其实有不同"齿形",适合打开不同的"锁"。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胰岛素的"家族成员"都有哪些。
一、根据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可分为5类:
1.超短效胰岛素(餐桌上的"消防员"):注射之后15分钟内起效(像外卖小哥送餐一样快),作用时间可维持3~4小时,适合在餐前注射使用,可有效实现餐后血糖的控制,作用时间短暂,不容易发生低血糖。
2.短效胰岛素(规矩的"上班族"):注射之后30分钟左右起效,作用时间持续6~8小时,适合在餐前使用,注射时间较超短效提前,约在餐前30分钟注射效果最佳。由于其作用时间长于超短效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较超短效剂型增加,因此,使用该剂型的患者要注意就餐时定点定量。
3.中效胰岛素(常值夜班的"守夜人"):介于短效和长效之间。注射之后2~4小时起效,作用时间持续14~18小时,一天只需要注射1~2次。使用方便,但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高于超短效和短效胰岛素。适用于生活规律、依从性好的患者。
4.长效胰岛素(24小时待命的"保镖"):注射之后4~6小时生效,作用时间持续20~40小时。由于其作用时间长,一天只需注射一次。注射后作用效果均匀分布于一天的每一个时段,十分类似于人体胰岛的基础分泌。
5.预混胰岛素(特殊成员):是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制成的。混合的比例通常是70%的中效胰岛素和30%的短效胰岛素,因为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这种比例的胰岛素是适合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当然,也存在其他比例如50%的中效胰岛和50%的短效胰岛素。这种预混制剂取两种胰岛素的优点,既能短时间内起效,实现餐后血糖的控制,又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减少每日注射胰岛素的次数。
二、按来源和结构分类
1.动物胰岛素:从猪或牛胰腺提取,与人胰岛素结构略有差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目前较少使用。
2.人胰岛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结构与人体天然胰岛素一致,如常规胰岛素(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
3.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改造人胰岛素结构,优化作用时间,如超短效(门冬、赖脯)和超长效(德谷胰岛素)。
三、其他分类
1.基础胰岛素:长效或中效胰岛素,模拟生理性基础分泌。
2.餐时胰岛素: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针对餐后血糖升高。
3.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泵):通过设备持续输注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模拟生理分泌模式。
现在有些胰岛素已经进化到"智能"阶段,比如吸入式胰岛素、口服胰岛素都在临床试验中。但各位肾友要记住,再好的胰岛素也要配合饮食运动,就像再好的电子产品也要按时充电一样。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建议及时线下就医,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者: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启远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